2015年10月31日,李女士经熟人介绍在某银行龙章凤姿购买了稳妥公司理财产品,据李女士陈说,业务人员向其推销时许诺,李女士每年交纳保费100,000元,缴费5年,每年可收取稳妥公司可观的分红,在第6年时能够悉数取回5年的保费500,000元,而且还可获赠品牌手机一部。但当李女士第6年要求稳妥公司返还悉数保费时,被奉告需缴满10年保费,才干逐年返还保费。李女士以为自己被欺骗了,遂到法院申述稳妥公司要求免除稳妥合同并交还悉数保费500000元。但稳妥公司辩称,稳妥合同是两边的实在意思表明,合法有用。在稳妥合同存续期间,原告现已波浪交纳的稳妥费,稳妥公司不应当向其返还。理由:一、原告与被告签定的稳妥合同有李女士在投保单、投保提示书和保单回执上的亲笔签名,并经电话回访由投保人自己对以上内容的承认,是两边的实在意思表明,合法有用;二、缔结稳妥合同时,被告已尽到奉告责任,不存在原告所称与稳妥合同不符的宣扬出售景象;三、两边稳妥合同实在有用,若原告要求免除稳妥合同,依照稳妥合同约好,被告交还原告保单现金价值。
李女士不能承受稳妥公司仅交还保单现金价值的定见,故诉至法院,恳求稳妥公司交还悉数稳妥金。
承办法官通过庭审举证、质证、认证,终究判定稳妥公司交还李女士保单现金价值23万余元。对此,李女士表明不能承受,50万元放在稳妥公司5年终究变成23万元,加上之前的分红才回收30万元,剩下20万元就这样不知去向了。争议焦点:
本院以为两边合同清晰约好了各期年度对应的保单现金价值,该合同是两边自愿签定的,故应当全面按约好行使权力、履行责任。至于李女士庭审称其在签定稳妥合同时存在严重误解,是由于稳妥公司工作人员许诺其在第5年底能够悉数返还稳妥费的情况下才购买的该份稳妥的定见,因李女士未供给有用依据证明其是在稳妥公司存在诈骗的情况下购买的该稳妥,故对该项建议本院不予采信。
依据原、被告之间签定的稳妥合同关于保单现金价值的约好,李女士共向稳妥公司交纳五期保费共50万元,截止到立案时,原被告两边签定的稳妥合同中显现李女士的保单现金价值为23万余元。故本院在保单现金价值范围内支撑李女士的诉讼恳求。温馨提示
一、稳妥理财产品因宣扬收益率高而备受有理财需求的人喜爱,但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必定要仔细阅读理财产品合同约好的内容,不能轻信宣扬人员的口头许诺,由于一旦触及诉讼,这种口头许诺的内容举证好不容易,法官也无法确定无依据支撑的口头表述的真伪。
二、稳妥理财产品不同于银行定期存款。银行的定期存款尽管利息相对较低,可是危险随之下降,是到期还本付息的理财方法。而稳妥理财产品的收益性具有不确定性,交纳的保费在不同的年份对应的保单现金价值亦不同。换句话说,交到稳妥公司的钱,就变成了保单的现金价值,而保单的现金价值是逐年递加的,若半途退保,丢失会很大。若依照稳妥合同的约好波浪交纳稳妥费,终究的收益也是与稳妥公司的运营状况相关联,稳妥理财并不是一种保本保息的理财方法,所以,在挑选稳妥理财时,必定要有危险意识,慎重选择。文字:刘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