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素有“桂北粮仓”美誉的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的郊野里,“双抢季”的喧嚣中焕宣布生气勃勃。收割机的轰鸣宣告早稻的归仓,而翻耕的土地正孕育着新的期望——
2025年,柳城县早稻栽培培育面积约21.16万亩,产值估计达8.09万吨;晚稻估计栽培15.58万亩。作为国家800个产粮大县以及广西50个产粮大县之一,柳城县以一场场厚实的犁地保卫战,在广袤的郊野上奏响了粮食安全与生态维护的年代交响曲。
犁地维护,准则先行。柳城县拟定了2025年犁地维护作业方案,建立专责作业领导小组,构成“县委领导、政府主导、部分协同、上下联动”的作业格式,实施县处级领导联络城镇挂点催促整改康复作业准则,多措并重推动犁地维护作业。本年以来,在县级财务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柳城县委、县政府多方筹集2000万资金作为整改康复作业经费,阶段性缓解了金钱上的压力,保证了整改作业有序推动。
作业小组奔走风尘,运用“疆土云”“奥维互动地图”等技能办法展开“地毯式”摸排,精准确定丢失犁地坐标。随之而来的是挖掘机、翻犁机的轰鸣,熟睡的土地被从头唤醒。在古砦仫佬族乡云峰村,“土地流通”成为增收暗码:6000多亩犁地由团体统一管理,乡民通过租借分红,户均增收超2000元,土地焕宣布了新价值。
到现在,柳城县本年新增犁地流入1.707万亩、永久根本农田0.44万亩,已完结犁地保有量104.79万亩使命;永久根本农田维护使命98.133万亩。
走进古砦仫佬族乡大罗屯,从前零星的“补丁田”已难觅踪迹,取而代之的是阡陌纵横的连片沃野。这一改变始于2016年“小块并大块”土地整治工程——通过整合细碎地块、完善水利路途,熟睡的土地资源被高效激活。
在“稻花飘香”现代粮食演示区,整合与基建的双轮驱动成效显著:新建出产路途近15公里、排灌途径27公里,近200栋民房面目一新。演示区科学划分为高产栽培区、湿地公园与休闲观光区,成为柳州市仅有的自治区级粮食演示区标杆。
“现在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种田省心又高效!”说起“小块并大块”带来的改变,古砦农业服务中心技能员覃永惠由衷赞赏。他说,近年来,在“企业+基地+农户”方法下,古砦3万多亩水稻均完成了规模化运营,机械化遍及大幅度的进步出产功率,每年收成时节,很多外地收割机蜂拥而至,短短10天便完结了“双抢”使命。
一粒好种,一把金钥匙。“每斤能进步一毛钱的收入,都稀有算了!”覃永惠坦言,要让农人安心种水稻,完成优质优价是要害。优质才干抢占商场,以此来完成优价。而完成优质,种类是重中之重。
这些年来,他们一直在不断通过“试验——演示——推行”的方法,向当地大众推行国标三级以上的优质米种类。通过不断尽力,扬泰优128、振优16、京贵占、华盛优等优质米种类在古砦受到了当地栽培户的欢迎。这些种类不光口感好、产值高,还获得了商场的必定,根本完成了“优质优价”方针。当地乡民种粮决心大增,栽培培育面积20亩以上的就有242户,全乡每年水稻栽培培育面积稳定在7万亩。2024年,古砦大米荣登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粮发长粒香”勇夺广西“好种好品”擂台赛银奖。
质量腾跃的背面,还有农技立异的坚实支撑。柳城县打出科技兴农“组合拳”:2024年发放犁地地力维护补助7210万元,惠及8.1万农户;举行水稻技能培训22期,1300余人次把握“增密增穗”“一攻三喷”等要害技能。这些行动显着提升了全县水稻出产的专业化、规模化水平。
科技赋能结出硕果:2023年柳城县以83.3分高分跻身全区粮食出产鼓励县三甲;2024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44.17万亩,总产值达14.93万吨,种类改良与技能立异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为高水平开展筑牢了“压舱石”。
从准则护田到科技兴农,从零星“补丁”到连片沃野,柳城县以一套坚实的“组合拳”,让每一寸犁地勃发蓬勃活力。当古砦的稻香在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发出,当乡民的笑颜映照在增收账本,这片土地正以最质朴的方法诠释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深远内在,在阡陌之间,绘就了一幅粮安民富、活力无限的壮美画卷。